王岭教授获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获奖成果简介

成果名称:数字经济时代中国政府监管转型研究
发表刊物:《管理世界》
作者简介:王岭,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澳门六合彩app
副院长,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中国政府监管与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浙江财经大学数字产业发展与数字经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浙江财经大学“卓越研究生导师”,入选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产业监管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产业经济学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产业融合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竞争政策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省部级以上重点和一般项目10项,研究成果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

成果简介:探索数字经济时代中国政府监管转型路径,对政府监管效能提升和政府监管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尝试研究数字经济时代的“效率—风险”互动原理,并在分析数字经济时代新型市场失灵对政府监管挑战、政府监管体制改革成效、数字经济时代政府监管转型典型模式与现实约束的基础上,提出数字经济时代中国政府监管转型路径。研究发现:(1)数据化、平台化、智慧化和动态性是数字经济时代推动政府监管转型的重要特征。数据属性、平台属性和技术属性是“效率—风险”互动原理的驱动因素,为推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政府监管转型提供理论基础。寡头竞争型市场结构、平台数据的权属问题、产品或服务新型外部性、数字技术应用以及新时代政府监管体制改革,迫切需要推动中国政府监管转型。(2)一体化综合监管的北京模式、“一网统管”的广东模式和“制度、平台、场景”系统迭代的浙江模式具有典型性。思维约束、经济约束、技术约束、平台约束、数据约束成为制约数字经济时代政府监管转型的现实约束。(3)在数字经济时代,需要基于整体治理视角,构建“内容、载体、机制、监督和评价”5个维度的中国政府监管转型路径。本文研究为把握数字经济时代中国政府监管转型的基本方向,探索政府监管转型的实施路径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
罗俊教授获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获奖成果简介

成果名称:面向中国现实问题的实验经济学研究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罗俊,浙江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澳门六合彩app
院长,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A类重点研究基地“经济行为与决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浙江省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行为与实验经济学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理论经济学》编委、《财经论丛》专题编委。长期从事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在《经济研究》《心理学报》《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以及Theory and Decision、Review of Economic Design、China Economic Review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累计引用次数达3000余次。

成果简介:实验经济学在可控实验条件下研究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能够以较小的社会成本科学地检验政策的实际效果,为经济学日益科学化的进程提供了坚实的方法支撑,而中国这片有着广袤田野和独特文化背景的土地可以为经济学实验提供丰富的社会“试验场”。 能否成功开展面向中国现实问题的实验经济学研究,取决于研究者是否能找到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问题并在实验设计中纳入中国情境、是否能与政府部门或社会机构深入开展合作,以及所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否能实现规模化推广等。本书在简要介绍实验经济学方法和优势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基于中国现实问题开展实验经济学研究的思路、方法、常见主题、研究实例等,并对实验经济学在推动中国制度改革和政策实施与评估方面的前景做了展望。
李晓钟教授获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获奖成果简介

成果名称:互联网与产业经济融合的理论和政策研究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李晓钟,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曾在江南大学商澳门六合彩app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澳门六合彩app
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现为澳门六合彩app下载
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经济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国际贸易与竞争优势、区域发展与浙江特色。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和《财贸经济》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一级期刊及以上期刊论文4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多篇;出版著作5部;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其中,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融合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1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智能服务产业化路径研究》1项;主持完成横向课题20余项。著作、论文先后获得省部级奖7项及市厅级奖10余项,其中,著作《互联网与产业经济融合的理论和政策研究》(第一)获浙江省第二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著作《数字经济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第一)获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著作《中国利用外资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研究》(第一)获浙江省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等多种荣誉称号。

成果简介:专著《互联网与产业经济融合的理论和政策研究》为李晓钟教授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融合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的重要研究成果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智能服务产业化路径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专著分理论篇、实证篇、拓展篇和政策篇四篇,共19章,66.6万字。专著围绕互联网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所亟须解决的理论基础研究、理论体系构建、新鲜经验总结、新型模式探索、实现路径探究、支撑体系创建、政策制度优化等问题,通过全新的理论探讨、实证检验与案例剖析,得出了一系列富有新意的结论,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专著构建了互联网与产业经济融合的理论框架,探究了互联网与产业经济融合下产业竞争新优势重构机制与模式,提出了互联网与产业经济融合的“六大动因”模型和“六大关键要素”模型,率先探讨并提出了基于互联网与产业经济融合的产业链、技术链、价值链、供应链“四链融合”和协同升级的推进机制与实现路径,系统研究了互联网核心技术的赶超机制、共性关键技术的供给体系,从政府主导型、大企业集团主导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主导型、多层次技术供给体系主导型和国际创新要素集聚主导型等提出了我国互联网技术赶超的实现路径。顺应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数字经济崛起,专著深入研究并揭示了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探索并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与产业经济融合的产业竞争优势提升的理论机制与政策思路,丰富与拓展了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与竞争优势理论。
专著深入探讨了国内外互联网与产业经济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创新机制与路径特色,研究了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多级政策体系的联动机制,从完善互联网与产业经济的融合发展机制、创新生态支撑体系、创新服务平台、法律保障体系等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多维支撑体系和多主体均衡的利益实现机制,设计与优化了政策体系,为政府制定和完善支持保障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决策支持。